同心筑梦育桃李 青蓝相济绘华章丨2022—2023学年度青蓝工程表彰大会暨2023—2024学年度青蓝工程启动仪式
来源:本站原创 2023-10-21

高山仰止,方知才疏学浅;三人同行,乃觉左右为师。为充分发挥我校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赋能青年教师成长,10月20日,我校在和谐楼报告厅隆重举行2022—2023学年度青蓝工程表彰大会暨2023—2024学年度青蓝工程启动仪式。党支部书记、校长梁本江,支部委员徐涛、杨益祥,高二年级副校长丁建军出席启动仪式,各年级优秀指导教师、青年教师共同参会。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支部委员徐涛宣读2022—2023学年度青蓝工程优秀师徒名单。
梁本江校长、支部委员徐涛分别为优秀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颁奖并合影留念。
丁建军副校长宣读《2023-2024年度“青蓝工程”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从指导思想、师徒认定条件、教学设计、备课准备、课堂授课、教学常规、班级管理等方面对师徒双方的职责提出了明确而细致的要求。
随后支部委员杨益祥宣读2023—2024学年度青蓝工程师徒名单。
高二地理组优秀指导教师代表王华林老师发言。王老师表示给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当师傅,是信任,是荣幸,更是责任;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义务。我们将更加努力鞭策自己,不断反思,集思广益,在业务上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无愧于“师傅”这一神圣的称呼。在工作中,我们会毫无保留地与徒弟们交流工作经验与心得体会,在徒弟们遇到困难时,及时给予真诚的关心和帮助,教学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相长”,在交流中我们互相促进;在合作中我们共同成长。
高一青年教师代表杨颖老师发言。杨老师表示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有激情、有梦想、有闯劲,但与众多经验丰富的教师相比,我们在教书育人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业务知识仍需拓宽、教育理念亟需更新、教学经验尚存不足。学校“青蓝工程”平台的搭建,为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一个向经验型、研究型教师学习的机会。我相信,徒弟们一定不会辜负师傅的希望与厚爱,一定不会辜负学校的信任和培养,一定能在寿光渤海实验学校这块沃土上茁壮成长。
教师发言结束后,校长梁本江、支部委员杨益祥、副校长丁建军代表学校颁发指导教师聘书。
金灿灿的证书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寄托着厚厚的重托,师傅们接受聘书,担其责任,教学相长,师徒结对薪火传,互勉并行育芬芳。
“亲其师,信其道”。徒弟向自己的师父敬拜师茶、行拜师礼、握手拥抱。一次敬茶,一次鞠躬,饱含徒弟对师傅深深的敬意;一个握手,一个拥抱,搭建出师徒之间沟通的桥梁。祝愿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能在渤海的大舞台上与师傅们同心同行拥抱更美好的旅程。
梁本江校长作总结讲话。梁校长就实施“青蓝工程”的初衷、学校课堂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进行了重点解读。他指出,一个人成长为优秀教师,需要有良好的社会环境,需要学校机制引领,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有身边同行的指导。一个教师的发展是否成功,“与谁在一起最重要”!正因为如此,组织“青蓝工程”,是促进青年教师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梁校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更是关系到学校和学生的发展。加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是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指导教师要通过集体备课、相互听课、共同听课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二是注重指导青年教师的教研和课题研究,如果说教学能力是教师的躯体,教研、科研能力就是教师的双翼。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工作只有插上翅膀,才能从地上飞到天上,在广阔的教育教学天地里自由翱翔。三是要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反思是对自己的经历进行再探索,再经历,从中找到能值得铭记、传承和发展的经验。一方面,通过青蓝工程,师徒互助总结,查摆不足之处;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徒互帮互助,教学相长,共同提升。
薪火相传青蓝共美,教学相长师徒共勉。青蓝工程是我校搭建教师成长的重要平台,是我校重视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希望以“青蓝工程”为契机,全校形成一种互学共进、敬业奉献的良好氛围,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携手书写渤海实验的优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