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寿光渤海实验学校,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是学生最爱的“胡妈妈”,她是学生心目中的“国学大师”,她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她是同事的贴心人,她是家长心中“最好的老师”,她是最有奉献精神的人,是大爱的代名词。
她叫胡瑞红,是寿光实验中学的一名教师,2016年至今在寿光渤海实验学校支教,在初中部任两个班语文并任班主任。她是寿光市语文科教学能手,寿光市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寿光市优秀巾帼志愿者,寿光市优秀志愿者,寿光市传统文化宣传教育工作先进工作者,潍坊市语文科教学能手,潍坊市立德树人标兵,潍坊市教书育人楷模。
工作中,她凭借传统文化知识传经布道,以文化人,引领她的学生每天做最好的自己,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找寻自身的价值。她始终坚信:一个人精神境界的高度决定他人生的高度。她教导学生明德向善,弃旧图新,向圣贤看齐;她引领学生发挥自己最大潜能,力所能及帮助别人。把“力所能及帮助别人”作为一个人学习的终极目标。她说:“每一个中华儿女,一定要从小立志,从小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功立业。”
“人生是用来奋斗的!生活平凡,但我们可以拥有追求卓越的过程……愿你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勇往直前。”班会课上她这样教导她的学生。她班级的口号是“阳光向上,斗志昂扬,全力以赴,铸我辉煌。”她说:“阳光向上,是一个幸福的人活着的积极心态;斗志昂扬,是一个幸福的人活着的精神状态,你得学会激情生活;全力以赴,就是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把每一件平凡小事做到极致,做到最好。”
2016年8月,她响应号召,离开舒适的市直学校,来到离家百里外的羊口镇,来到寿光渤海实验学校支教。在这里,她遇上了一群离家千里的孩子们。
开学之初,服从学校安排,勇挑班主任重担,在渤海实验学校这所寄宿学校,开始了人生的二次起航。从教二十多年从没上过早晚自习的她,毅然担起老师妈妈的角色。大家都知道,一个家庭中,妈妈的角色是最辛苦的。可是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在100个孩子这样的大家庭里,一个妈妈,有着怎样的辛劳?
开学伊始,也是孩子们最想家的时候!她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伴在孩子的身边,紧握孩子们的小手,默默传递一份爱的力量。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左右,等到孩子们渐入梦乡,给每个孩子掖好被角后,她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自己的宿舍。
作为教师妈妈,孩子生病,她寝食难安,细心陪护,精心照料。 “孩子生病也有我的一份责任!当务之急,我要教会孩子自己照顾好自己的本领。”于是,课前课后,随时随地,她教孩子生活的常识。她教孩子们大冬天刚从被窝里起身的时候一定要披件衣服,以防受凉;她教孩子们什么时间喝奶最合适,教孩子们怎样把牛奶温热后才能喝下去……一点一滴地引导。
作为班主任,她不远千里,把班会开到学生的家;为了激发后进生学习的热情,她引经据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有学生受到委屈,她便和学生交流谈心,教会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有人说她的班级是最有爱心的班级,有人说她的班级是处处充满正能量的班级……这些评价一点都不过分。
2016年8月,她响应号召,离开舒适的市直学校,来到离家百里外的羊口镇,来到寿光渤海实验学校支教。在这里,她遇上了一群离家千里的孩子们。
为更好地奉献爱心,服务大众,2015年10月,她积极响应上级领导号召加入寿光市传统文化志愿者讲师团,积极加入寿光市婚姻辅导志愿者团队,加入孝德公益团队和暖心志工公益团队。寿光发生洪灾以来,她和家人捐款3000元余元,并积极加到抗洪救灾志愿服务队伍中,为灾区群众送去温暖。扶危济困、关爱他人、环境保护、支教扶贫……至今仍执著在路上。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胡瑞红老师心中始终装着学生,关心着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用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着学生,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发布人:牟玄;分管领导:常伟芹;主要领导人:付成波)